欢迎您来到四川省青神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平台官方网站!

青神中职校校企共同开发成果之一:专业教材

作者:青神中职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3日 点击数:

四川省青神中等职业学校

 

竹编特色专业课程开发标准

竹编课程是竹编专业学生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按理说是先构建好课程体系,开发出相应的教材,再开设专业。但对于竹编特色专业在这方面刚好走了“相反”的路,或者是被逼上先办专业,而后设置课程和开发教材的轨迹。虽有悖于常理,却也给了创建省特色专业过程锻炼机会。竹编专业的文化课程完全按部颁布方案中的要求进行设置,所有的专业教材由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同开发的原则进行,共计为11门,其中五门专业核心课为正式出版,另外六门专业基础课为校本活页教材。

一、课程设置“三尊重”

1. 尊重非遗特性。青神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以前被看成是简单的“手工活”,或者说世世代代都是以“口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的。那么在专业教学中就一定要尊重竹编非遗的特性,强调动手操作为主,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为辅的基本原则,其课程内容也要体现竹编艺术“重操作”的特性。

2. 尊重大师技术。课程内容在编排过程中一定要以大师的“手法”“技法”为基本蓝本,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是以编写者的喜好随便改变操作“步骤”或“技法”。

3. 尊重课程属性。这里的课程主要是指作为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学科,或者说是某一本教材。既然是专业课程,那就有其基本的框架或范式,不能和短期“培训”材料混为一谈。培训材料通常以图例加注释的方式呈现给参培人员,有“短平快”的特点,而专业课程是要以规范的格式成系统地呈现给学生。

二、课程目标“三结合”

1. 结合思政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竹编非遗技术,但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净心,能精心设计和编织出更好的竹编作品,向竹编大师和其他在国工匠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 结合竹编特色。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传统的技艺,青神竹编也不例外。青神竹编艺人创新并形成独特的编织技法,使作品可因产品需要或消费者要求而“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横可竖”,创造出很多造型独特、纹案精美、图案丰富、精良上档的作品,让消费者非常接受和认可,有的被博物馆收藏,有的被作为国礼送出,这充分体现了青神竹编产品的文化艺术价值。

3. 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专业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非常依赖当地的产业的现实情况。青神竹编产业只能以手工编织或手工制作,机械介入基本不可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纯手工产业。人才支撑和足够的才才储备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产业人才层级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为学校竹编专业建设目标的确定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提供了原则、框架和要求,也为课程的编排提供了可操作的基础。

三、课程开发“三优化”

1. 优化课程结构。中职教育的课程总课时在30003300左右,其中文化基础课要达到1/3以上,专业课要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以达到合理结构。其中每一门课程都要有倒塌的框架结构,已出版了的《竹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竹编工艺概论》是以章节式为主,而后面的《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和六门校本活页教材均项目任务式编写。

2. 优化品牌设计。青神竹编虽然加上“青神”的定语,但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过程,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要体现“世界竹编看中国,中国竹编看四川,四川竹编看青神”的大气,更有有青神竹编代表世界竹编的思维。或者说本课程的关键是立足青神,放眼世界,把青神竹编的作为一张名牌推向世界,把青神竹编技艺作为品牌推向世界。

3. 优化教材内容。竹编编织方法有最常见的方法,而技法是在长期实践上精湛优化总结出来的,教材的框架和体例确定后,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的技法。特别是竹编产品有几千种,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还会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一本教材肯定不能包罗万象,也不可能逐一介绍出上千产品的编织过程,这就对教材编写人员提出了必须优化教材内容,能直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四、课程实施“三学习”

1. 学习法律法规。课程的开发有其相应的程序,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对课程实施的研究重点就是考察课程方案中所设计内容的落实程度。这种观点是将课程方案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实施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作为课程执行者的学校和教师,应当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课程,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中规定的项目。而实施的效果如何,决定于课程执行者对课程方案的理解水平和落实程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程实施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课程实施是把一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因此,课程实施问题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适以及影响课程改革程度的因素。

2. 学习课程内涵。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 学习编写规范。这里主要是指竹编专业教材和竹编培训材料之间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要按规范的教材范式进行,按规范的程序进行。需要考虑和学习课程目标、对应课时、课程组织、实施条件、课程组织、学生评价等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

五、课程评价“三维度”

1. 评价可阅读性。一门好的课程一定是具有可阅读性,让学生能在第一眼看到就有阅读和能继续阅读的想法,内容要具有吸引力,犹如收藏人士看到一件非常心仪的藏品一样,更关键的是整个课程序编排中要有学生需要掌握相的应知识。

2. 评价可操作性。这是针对教师或讲授层面而言的,整个课程安排的内容要有理论支撑,更要有具体操作的内容。竹编专业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更不同于文化课程,一定是主要介绍竹编的具体技法为主,以竹编“实战”篇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可可借鉴、可参考、可传授的实用性编织技法,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能依“书”而教,让学生能依“书”而学。

3. 评价可实施性。这是针对竹编行业人士、竹编企业人士、竹编操作人员而言的,也包括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编写专家。一门好的课程绝对不能脱离一线的实际,是行业、企业、产业为引领,才能有专业和职业的存在,真正体现“五业联动”,而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书的封面设计的有多好,而要看整个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情况,是否符合“五业联联动”脉搏需要。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4355个字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