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四川省青神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平台官方网站!

木材加工(竹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试行稿)

作者:青神中职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2日 点击数:

 

 

 

《竹编产业引领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究》获省一等奖

 

 

 

 

 

 

 

 

竹编产业引领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究

四川省青神中等职业学校    邓光强  邓文芹

摘要:青神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奇、特、绝”享誉世界,编织技术具有典型的地方特征。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倡导的国际流行的比较成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落实“校企共育”培养“匠心”人才的基本模式载体。本文基于学校“教育与经济结合、学校与产业结合”、“为人为匠达天下”的育人理念,探讨了学校如何利用青神竹编产业发展契机,引领育人模式改革,对构建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做法和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旨在为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和应用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关键词:竹编产业  现代学徒制  育人模式  途径

学校教育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必须植根于产业发展并融产业发展需求于专业人才培养中才能实现。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青神竹编产业引领下构建怎样的育人模式才能有效培养实用、有用的人才,形成以“教育与行业结合、专业与产业结合”“为人为匠达天下”为理念,“两个对接”“四个融合”为主体架构,“学、做、承、研、超”为内涵,校企深度合作、产研引领为主旨的竹编产业引导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一、青神竹编技艺特征、产业特征对学校竹编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影响

(一)青神竹编技艺特征

1. 编织技法具有明显的青神地方传统技术特色。青神竹编技艺历经千年传承,有创新却保留着本真的基本编织技法,是她有别于其它地方竹编最明显的特征,也是寻找青神竹编对其它地方竹编技艺影响最重要的依据。

2. 青神竹编技术延绵发展,却始终保持“传而不统”。 竹编艺人并不象精英艺术家那样追求作品的独立性和唯一性,而是追求作品的被接受度和被认可度,希望自己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得到社会更多承认。行业内技术共享、共同创新、共求发展是青神竹编的典型特征,这可能也是青神竹编长胜不衰,形成地方特色产业的重要原因。

3. 青神竹编技术创新成功堪称一绝。青神竹编艺人创新并形成独特的编织技法,使作品可因产品需要或消费者要求而“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横可竖”,让世人叹为观止。还创造性地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完美融合传统手工艺、竹篾特质与地方文化艺术特征于一体,创造出很多造型独特、纹案精美、图案丰富、精良上档的作品,让消费者非常接受和认可,有的被博物馆收藏,有的被作为国礼送出,这充分体现了青神竹编产品的文化艺术价值。

(二)青神竹编产业特征

1. 青神竹编产业只能以手工编织或手工制作,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纯手工产业。人才支撑和足够的才才储备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就为学校竹编专业建设目标的确定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提供了原则、框架和要求。

2. 青神竹编产业架构是“政府+竹编大师(企业)+竹编艺人”为营运链的发展模式。政府扶持、引导,竹编大师(企业)经营、创新产业,竹编艺人编织产品、突破技术障碍。走出了一条“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商场+电商+旅游”经营拓展模式,让产业发展更加灵活、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创新和技艺改进速度更快、周期更短。

(三)青神竹编产业发展对学校竹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1 .青神竹编技艺对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影响。青神竹编工艺有着悠长的发展历史,包含着青神人的价值特性、历史审美、地域特征等,体现着青神人的行为能力发展史和青神竹编沉淀。每一件竹编工艺品的产生,都要经过图纸设计、选材、刮清、破竹、启篾、三防处理、编织及后期处理等较为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这只有通过“以师带徒,师徒共进”模式才能实现,迫使学校进行传统育人模式改革,建立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育人模式探索。

2 .青神竹编产业发展对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影响。青神竹编是“劳动密集型”纯手工产业,但近年来迭代发展却越来越快,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竹编技艺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产业发展和产品迭代更新、技术改进,会产生人才需求规格发生变化,迫使学校汇同企业调整竹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应产业发展需求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实习实训内容,使之更适合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更多更好更适用的技能型人才。

二、     竹编产业引导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索

(一) 主体架构。学校通过“两个对接”将学校与企业整合构成育人主体:企业担当行业标准解读、产业发展趋势把控,制定、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培养、使用、造就有技术的人,重在“授艺”;学校则更多承担教育政策把控和教育规律运用,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培养品德优良、有用能用的人,重在“育人”。

1 .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对接。学校遵从现代学徒制育人要求,重视校企合作,强调产教融合,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对接。产业发展、企业生产需要什么知识、什么技能,学校就教什么知识、什么技能。“专业围绕产业转”,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引领,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研创新活动、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构建起校企“双主体”,实施“工学交替”的“分段式”灵活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

2 .学历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现代学徒制的内在要求是师徒共同研习、共同进步,徒弟可以超越师傅。学历教育与终生教育在这一模式中得到有机统一。学历教育终有读完的时候,但技艺的传承、发展却是永无止境的,需要终生学习来支撑和促进进步。基于此,学校强调学历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要求学生完成学历教育进入企业后,企业还要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继续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再培养、甚至再塑造。这点是由竹编技艺特征和竹编产业发展需求决定的。因为竹编技艺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一副好的作品从创作到问世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几年,有时还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这既锤炼人的意志又造就人的修养。让人学会“先做人后做事”,懂得技艺是要慢慢修炼才能获得这一简单而又最容易被忽略的道理,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习惯。

(二) 路径架构。学校以“四个融合”为载体,有效解决了专业与产业、招生与招工、学习与上岗、实训与生产四对矛盾,让它们得到有机统一,构建起行之有效的校企共同育人路径。

1. 专业与产业融合。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产业、适应企业为根本,专业与产业对接,并根据产业需求和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让地方特色工艺——青神竹编走进中职课堂,成为学问,成为课堂传承的知识、文化和技术。

2 .招生与招工融合。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学校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开展工作,通过市场调研和考察审核,确定合作竹编企业,共同组织招生(招工)并规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共同遵守,共同制约。

3. 学习与上岗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竹编专业课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学生在学校学习就视同在企业上班,工人在企业上班就等同在学校学习。

4. 实训与生产融合。现代学徒制最能体现了职业教育最本真的原则——做中学。“把企业办成学校”,“把学校办到企业”。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提出产品规格和质量要求,学生(学徒)根据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实训内容就是企业的产品并将竹编制品卖给企业。完全做到实训与生产融合,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针对性,真正达到了培养“德技双优”“一专多能”“直接上岗”的育人目的。

(三) 学习架构。现代学徒制重在“学”。学的问题在竹编产业引导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中表述为:学、做、承、研、超。“学”指学技术、学“竹品”;“做”指做产品、做创新; “承”指传承竹编技艺、传承竹编文化;“研”指研产业、研趋势;“超”指超越自我、超越产业发展现有模式。“学、做”是学校教育阶段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承、研、超”是终生教育的目标。最终目的是将学生训练成为一个“为人为匠达天下”的人。

三、产业引导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施途径探索

1 .搭建共育平台。搭建学校与企业共进退的育人平台是现代学徒试点推行的前提条件。“两个对接”将学校和企业搭建成校企共育平台。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竹编产业引导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能有效运行,并将竹编专业的学生培育成“在学校是好学生,在企业是好员工,在社会是好公民”的懂技术、能设计、会管理的人。

2 .重塑育人模式。通过“四个融合”构建起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学校+企业+学生”的校企共育模式。企业承担竹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形成“教室即车间,车间即课堂”的教学实训格局,真正做到招来的人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工人;学校做到“把企业办成学校,把学校办到企业”,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学生则通过“学、做、承、研、超”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3 .改变教学思维。学校聘请国家级美术大师为竹编专业带头人,引入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竹编工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专业骨干教师,聘用竹编能工巧匠为专业课教师或兼职教师,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师傅,更多的是师傅角色展开和完成教学常规工作。改变点在于融文化育人于技能育人中,加重技能实训课程量,强调技能实训的实用性、时代性、产业性,教学设计充分体现现代学徒制最本真的原则——学中做,做中学;产品即作业,作业是产品。

4 .建设课程体系。竹编专业教学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课程体系,学校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初步构建起了专业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了《竹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竹编工艺概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专业教材。开发了《竹编文化》《竹编绘画基础》《竹编专业英语》《竹编艺术作品制作》和《青神竹产品营销》校本活页教材。

5 .强化师资建设。落实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师资专业化的重点和难点。建立健全教师遴选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特聘教师,是学校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总之,竹编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引领,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这一思路。通过落实“两个对接”,让地方特色工艺青神竹编走进课堂,成为学问,倒逼专业建设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做到了“把企业办成学校,把学校办到企业”,为青神竹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通过做好“四个融合”,有效保障了产业引导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在我校的展开、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落实“终身学习”,推行教师学生“双身份”制,让产业引导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逐步得到完善,走向成熟。这一系列变化都是对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颠覆式改变,也为学校其它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海峰.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利益平衡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4-76.

2. 张兴华.现代学徒制理论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7(3):17-21.

3. 崔发周,张晶晶.影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效果的因素分析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7(23):5-9.

4. 姜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学管理的创新举措[J].江苏教育,2018(84):46-48.

 

5. 汤霓,王亚南,石伟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或然症结与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5(5):8.

共13页 您在第13页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7333个字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